当前位置:主页 > 人才资讯 > 高校资讯 >

热点推荐

高校毕业生“慢就业”莫成“懒就业”

发布时间:2020-09-23 作者:高校人才引进网

高端人才引进→详情点击《高端人才引进 》             高校人才引进→详情点击《高校招聘 》 

事业单位人才引进→详情点击《事业单位人才 》      科研人才引进→详情点击《科研人才 》 

医疗人才引进→详情点击《医疗人才》                     企业人才引进→详情点击《企业招聘 》 


就业毕竟是实现个人价值、创造社会价值的必要方式,是保障改善个人及家庭生活、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劳动手段,具有天然的积极意义。在当前党和政府以“六稳”“六保”等政策全力鼓励就业、扶持就业、保障就业的语境中,“慢就业”显然应该有其底线,不能无原则无限度地慢。

  步入“金九银十”,求职招聘又迎来一年中的旺季。当大多数高校毕业生为找工作而焦急忙碌时,有一小部分学生既不着急就业,也没有继续深造,而是选择去游学、支教或者创业考察等,慢慢考虑人生道路。这种做法被称为“慢就业”。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一边是数量屡创新高的高校毕业生,一边是受疫情影响调整招聘计划的用人单位,压力之下,2020年应届毕业生“慢就业”现象更加凸显。据一项面向全国8.8万名应届毕业生进行的网络调查显示,8%的毕业生选择“慢就业”。(9月20日 《光明日报》)

  “慢就业”并不新鲜,有关“慢就业”的提法在四五年前就已经出现,而“慢就业”现象则出现得更早。近年来,社会各界围绕“慢就业”已经展开了多重讨论,对“慢就业”也形成了理性的共识。总体而言,社会对“慢就业”展现出正视的态度,接受了“慢就业”,将“慢就业”也归属为一种就业选择权利和方式,认可了“慢就业”的少数性、正常性、合理性。对“慢就业”的正视就是对就业多元价值观的尊重,体现了社会的开明和包容。

  然而,就业毕竟是实现个人价值、创造社会价值的必要方式,是保障改善个人及家庭生活、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劳动手段,具有天然的积极意义。在当前党和政府以“六稳”“六保”等政策全力鼓励就业、扶持就业、保障就业的语境中,“慢就业”显然应该有其底线,不能无原则无限度地“慢”。

  一些高校学生在毕业之后,没有选择马上就业,或者没有急于找寻就业路径,而是选择以游学、支教、创业考察或其它方式缓就业或慢就业,通过一段时间的沉淀、思考,积累就业经验,校正就业方向,制定人生规划,这是一种必要的主动修整,本身也是在为更好的就业做积极的准备,也是就业的一部分。只要缓就业有计划、有目标,且修整期控制在一个合理的长度内(比如一两年内),慢就业就是积极的就业前奏。同时,还有一部分学生是被动的慢就业,他们在毕业后也在努力寻找就业路径,只是因种种原因一时半会找不到适合个人需求的理想岗位,只能无奈地慢下来等待,但他们并未放弃就业的尝试。这样的慢就业是择业进行时中的慢就业,是必要的蓄力、尝试、磨合和选择,是劳动力资源在就业市场调节下的正常分配。

  需要强调的是,“慢就业”不能成为消极的懒就业、不就业或者无限期的拖延就业,选择“慢就业”的毕业生不能刻意为了慢而慢,不能把“慢”当成目的,不能在缓就业修整期茫无目标,无所事事,毫无规划,毫无准备。这样浑浑噩噩、稀里糊涂的“慢”只会消磨心志,扰乱就业节奏,错失就业机会,削弱就业能力,浪费就业时间。最终,在“慢状态”中,一些人很可能就习惯了不就业的状态,就失去了就业的动力和勇气,变成啃老族。实际上,对于那些被动“慢就业”的人而言,转变一下思路,开阔一下眼界,放宽一下标准,选择“过渡性就业”也是一种次优就业。在未找到最心仪、最理想或最符合个人需求的岗位之前,退而求其次,先上手干一干其它能接受的工作,既可以增加收入,积累工作经验和人脉,也很可能为找到长期职业或终身职业打开一扇新的窗户。还有一点非常关键,“过渡性就业”可以有效缓解求职者的压力,让他们在择业或就业路上少一分焦虑,多一分从容。

来源:http://job.workercn.cn/317/202009/22/200922132638572.shtml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高校人才引进网官方微信(微信号:gaoxiaoyinj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