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引进工作地区:江西
高端人才引进→详情点击《高端人才引进 》 高校人才引进→详情点击《高校招聘 》
事业单位人才引进→详情点击《事业单位人才 》 科研人才引进→详情点击《科研人才 》
医疗人才引进→详情点击《医疗人才》 企业人才引进→详情点击《企业招聘 》
为吸引、培养和使用高层次优秀人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江西水利电力大学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合作开展2025年博士后招收和培养工作,诚邀优秀博士进入我校开展博士后研究。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及合作流动站概况
江西水利电力大学“江西省水工程安全与资源高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于2015年获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设立。依托省级科研平台,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与水利行业、江西省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需求,在多个前沿领域开展深入研究:在水资源调配与高效利用方面,致力于探索创新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式,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针对水工建筑物智能安全监控,研发先进的监测技术与智能预警系统,保障水工建筑安全运行;在水工混凝土及新材料研发领域,聚焦高性能、绿色环保材料的开发应用;农业水土资源高效利用方向,探索适配南方地区的灌溉与土壤改良技术;水土保持方面,着重研究南方典型策源地水土流失机制与生态修复策略;在智慧水利、水利大数据挖掘、数字孪生、高光谱遥感、水利通信技术、水资源调度、水利图像识别与理解等新兴领域,积极开展技术攻关与应用集成;电力系统稳定与控制、电力电子与电能变换、电工理论与新技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等电力相关方向,助力水利电力的高效、稳定发展;水安全、应急管理、工程项目管理、水环境管理、电力系统调度与优化、安全工程等领域,为水利全产业链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撑与管理创新研究。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是从事水利水电科学研究的国家级社会公益性科研机构,是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水利部水利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现有15个研究所(中心)、4个科技企业等多个机构。拥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6个部级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级研究中心、9个部级研究中心以及 4个野外科研观测研究站。研究范畴广泛覆盖17个学科、103个专业方向,具备各类顶级资质认证。多年来,主持承担了一大批国家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承担了国内几乎所有重大水利水电工程关键技术问题的研究任务,是多个大型国际学术组织或会议机制总部及中国委员会秘书处的挂靠单位,与国外近50余家科研机构、知名大学等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目前设有水利工程、土木工程等 2 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广阔且优质的科研环境与发展空间。
二、招收类型
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博士后流动站联合招收。
三、招收计划
详见附件。
四、招收条件
申请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
1.近三年内在国内外获得博士学位,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年龄在35周岁以下(1990年1月1日后出生)。
2.专业理论基础扎实,有相关专业科研实践背景,并具有创新性。
3.能够保证在站期间全身心从事博士后研究。
五、提交申请材料
(一)《博士后申请表》和《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审核表》(须从全国博士后交互式网上办公系统下载模板,并打印方为有效)
(二)《博士学位证书》复印件(无学位证书须提交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复印件并加盖人事或学位管理部门公章)
六、工资、福利待遇
博士后的相关待遇标准根据国家政策和学校的实际,按以下规定执行。
1.非在职、定向、现役军人博士后人员。比照我校教学科研岗或其他专业技术岗副高级职称人员,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
2.给予博士后人员在站期间科研启动费6万元/人,开题后拨付50%,中期考核合格后拨付50%。经费使用按学校科研经费管理相关规定执行。
3.博士后人员在站期间,符合条件者可申请租用校内公共租赁房一套。
4.博士后人员在站期间,可以凭省博管办介绍信及其他有效证明,在其子女办理居住登记所在地教育部门办理入托、上小学和初中,报考(转入)高中以及报考高等院校或中等专业学校等事宜,享受当地常住户口居民的同等待遇,同时享受我校教职工同等待遇。
5.博士后期满出站,符合学校人才引进条件的,可依据人才引进计划及相关要求申请留校工作。
6.依据《江西省博士后九条》精神,江西省给予全职理工科博士后日常经费资助每人20万元、其他全职博士后每人16万元的资助(补贴)以及其他资助、激励和配套奖励等。
七、联系方式
单位地址:江西省南昌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天祥大道289号江西水利电力大学人事处
邮 编:330099
联系电话:0791-88126554
联 系 人:范鑫强
E-mail:rsc@nit.edu.cn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高校人才引进网官方微信(微信号:gaoxiaoyinjin)。